中国智慧港口的“推门人”,他是海大特聘博导、客座教授

发布时间:2025-07-08 14:47 来源:上海海事大学
今年

上海海事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

特聘博士生导师、客座教授张连钢

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入港40多年来

张连钢扎根港口一线

专注技术研究,勇于攻关

带领团队建成全球领先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等多个标杆工程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

中国港口科技自立自强的领军者



个人小传


张连钢,中共党员,2025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同时也是党的二十大代表、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带头人,正高级工程师。现任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别专家、首席科学家、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同时担任上海海事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特聘博士生导师、客座教授。

入港40多年来,张连钢扎根港口一线,专注技术研究与创新,完成重点科技攻关项目30余项,带领团队建成全球领先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等多个标杆工程,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荣获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等20余项荣誉,是中国港口科技自立自强的领军者。


图片张连钢在青岛港(来源:新华社)


以家国情怀为舵,开辟中国人的自动化码头



自动化码头是国家综合科研能力的集中体现,长期被发达国家垄断核心技术。1993年,世界第一个自动化码头在荷兰诞生,而作为港口大国的中国,在该领域仍是一片空白。

“拼命都不一定能干好,不拼命肯定干不好。”为建立中国人自己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当时还处于肺癌手术恢复期的张连钢,毅然扛起建设重任。面对国外技术封锁和“无经验、无资料、无外援”的困境,他以“建不成码头就跳海”的决心,在1000多个日夜里“5+2”“白加黑”奋战在建设一线,每天协调十几个专业推进建设,确保每项设计精准无误。




图片

张连钢带领团队技术攻关

凭借这股拼劲,团队用三年半时间完成了国外常规八到十年的建设任务——2017年,亚洲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在青岛开港,开港即创世界纪录,装卸效率超国外同类并先后13次刷新装卸世界纪录。更令人振奋的是,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三期)工程作为全国首座全国产全自主自动化码头,聚焦数字化转型、自动化管理、智能化作业,其投产标志着我国在自动化码头建设领域拥有了完全自主可控的整套解决方案。

这些成果构建起“短周期、低成本、高效率、全自动、零排放、可复制”的“中国方案”,获第十七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更让中国港口彻底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坚定了科技自立自强的信心。





以自主创新为帆,引领港口智慧绿色转型



从港口作业电气化到自动化、智能化,张连钢始终站在技术变革前沿。早年间,他先后主持完成“六五”国家重点技术攻关项目——国内首台全可控硅直流调速集装箱桥吊安装调试,创新的轮胎吊“油改电”技术在全国推广,累计节油逾百万吨、节支数十亿元。

建设自动化码头时,他带领团队召开3000多个讨论会,形成了几十万字分析报告,并首创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智能管控系统A-TOS等10余项世界领先技术,团队更建成全球首个“氢+5G”智慧绿色码头,研发氢动力轨道吊、智能空轨集疏运系统等6项首创技术成果。




图片

张连钢在自动化码头现场

近年来,他主持的“超大型集装箱码头智能化作业管控技术”“氢进万家”等10余项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获政府支持资金6500余万元,推动氢动力轨道吊、智能空轨集疏运系统等技术落地,引领港口向智慧绿色和数字经济转型。其带领的“连钢创新团队”培养出8名正高级工程师、15名高级工程师,20余人获国家省市荣誉,授权发明专利75件,累计创效超5.6亿元,形成可持续创新生态,该团队也被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以产学研结合为桥,助力上海海事大学人才培养



作为青岛港自动化码头筹建项目组组长,张连钢还有一个特殊身份——上海海事大学特聘博士生导师、客座教授。他将四十载港口实践经验融入育人与学科建设,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品格和职业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港口强国”的家国情怀,理解港口作为国家经济枢纽的战略意义;锤炼面对技术瓶颈时的韧性与团队协作能力;强化工程实践观念,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培养跨学科融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跟踪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知识迭代中保持竞争力。




图片

张连钢聘任仪式现场

他引导学生聚焦港口智能化前沿课题,强调科研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鼓励参与“氢电混合动力拖轮”等产学研项目,将理论与一线需求结合,在实践中提升创新能力。

2021级博士研究生田曦丹是张连钢的学生,在参与传统码头自动化改造项目的实践中,深刻体悟了导师“产研融合、实践育人”的理念。他回忆道:“在为期一年的项目攻坚中,张老师带领我们扎根码头作业现场,从生产调度优化到设备协同配置,全程参与核心业务环节。特别是在智能装卸系统选型、作业路径动态规划等关键技术攻关中,不仅使我构建了完整的港口自动化知识体系,更通过解决设备协同效率问题、设计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等实战历练,实现了从理论认知到工程能力的跨越。这段经历让我真切体会到,真正的科研创新必须立足产业痛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迭代理论方法。”




图片

田曦丹在参与码头改造项目

针对学校发展,张连钢结合行业趋势建议聚焦智慧航运、绿色航运、安全航运三大方向:加强智能船舶、智能港口运营等领域研究,培养复合型人才;深耕绿色船舶技术、清洁能源应用,助力行业低碳转型;强化航运安全管理研究,筑牢发展基石。这些基于实践的建议,为学校学科建设、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指引,推动学校与航运业需求深度对接。




图片

张连钢在海大作经验交流


结语


四十载风雨兼程,张连钢用“拼命干”的担当,从码头一线工程师成长为“时代楷模”。他打破国外垄断,让中国自动化码头技术领跑全球;他培育创新团队,为行业注入持续动能;他心系航运教育,以实践智慧助力上海海事大学发展。作为全国劳模,他以“科技自立自强”诠释劳动价值,以“传帮带”传承奋斗精神,为中国港口崛起和航运事业进步立下不朽功勋,其精神将永远激励海事人、港口人在强国之路上奋勇前行。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国搜推广

联系邮箱 : wangyuyu@chinaso.com

联系电话 : 18601307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