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工会:赓续传承的温暖印记

发布时间:2025-05-20 11:47 来源:综合

在中国工会迎来百年华诞的重要时刻,我怀着无比崇敬与感慨之情,轻轻擦拭着父亲那本颁发于195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会员证”。深红色的布面料封皮,早已被岁月悄然染上一层历史的痕迹,仿佛在无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翻开证件内页,醒目地印着“1956年1月入会,工龄1年4个月”,每月缴纳会费的数额工整记录其中,那0.5元、1.5元的数字,宛如一把钥匙,开启了新中国第一代产业工人的集体记忆之门。

这本已然泛黄的珍贵证件,与我手头的两本工会会员证一同摆放在案头,它们跨越了整整七十年的悠悠岁月,展开了一场震撼人心的时空对话。

父亲的工会证,承载着那个特殊年代独有的集体温情。1954年起,父亲便投身于山西阳泉火车站的建设与运营之中,从事列检工作。无论严寒酷暑,还是风雪交加,在室外流动的铁路线路上,父亲和他的同事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巡检工作。他们手中的“小锤子”有节奏地敲击着铁轨,每一声清脆的声响,都精准反馈着运转轮子的工作状态,守护着列车运行的安全。然而,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这样的传统工种如今已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被先进的现代技术所替代。

在那个年代,工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推动生产建设的坚固战斗堡垒,更是职工之间互帮互助、传递温暖的温馨港湾。证书正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会员证”几个大字清晰醒目,深刻印证着那个时代工会会员们无私奉献、团结一心的集体主义精神。

1987年,我大学毕业后踏入北京的机械制造行业。彼时,工会组织正处于市场化改革的浪潮之中,接受着时代的洗礼与考验。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工会主席亲自带领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仔细巡视检查生产安全情况,积极推动班组建设稳步发展。在攻克电弧炉炼钢、锻压系统等技术难题的竞赛现场,机床的轰鸣声震耳欲聋,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工匠们专注钻研的热情。他们紧紧围在图纸前,各抒己见,热烈讨论,力求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那时,我的工会会员证已换成硬塑封皮。尽管外在形式有所变化,但每季度定期召开的职工代表大会,以及持续开展的技术比武擂台赛,始终坚定不移地延续着工会培养产业工人的初心使命,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工人不断提升技能,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

时光流转至当下,当我们翻开数字化工会平台,眼前呈现出一派崭新的景象。在线法律援助、技能培训直播等诸多创新功能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为广大职工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2021年起,中华全国总工会推出电子会员证,成功将百年传承的“会员权利”巧妙转化为可扫码的数字化服务,让工会服务更加贴近职工的生活。

轻轻抚摸着父亲会员证上留下的岁月痕迹,我依然能够真切地感受到那份穿透时光的炽热温度。无论时代如何风云变幻,工会始终如一地担当着连接千万劳动者的情感纽带,传递着关怀与力量。

两代人的会员证,静静地陈列在书桌上。从过去的油印铅字到如今的激光防伪,从传统的纸质票据到先进的云端数据,虽然承载工会记忆的载体不断更迭,但始终未曾改变的,是封面上那颗鲜艳夺目的工会会徽。它宛如一位忠实的历史见证者,目睹了中国工人阶级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波澜壮阔征程,更有力地昭示着百年工运精神在新时代得以一脉相承、薪火相传。

当年轻工友们的电子证件在手机屏幕上闪烁生辉时,我深知,这份属于全体劳动者的无上荣光,正以全新的姿态续写着下一个百年的辉煌传奇。(中国职工技术协会副理事长增材制造专业委员会会长 原成刚)